比特币挖矿,这一通过专用 “矿机” 计算生产比特币的过程,在全球范围内的法律定性不尽相同,而在中国,其违法性已十分明确。
在中国,比特币挖矿被全面禁止。2021 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将比特币 “挖矿” 活动纳入淘汰类产业范畴。同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比特币挖矿作为虚拟货币生产的关键环节,自然也在禁止之列。从实际案例来看,多地监管部门已对相关活动展开严厉打击。例如,内蒙古全面清理关停虚拟货币 “挖矿” 项目,对私自从事挖矿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严惩,彰显了打击此类违法活动的决心。
比特币挖矿被禁止,背后有着多重原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首当其冲。比特币挖矿需消耗大量电力,专业矿机昼夜不停运转,能源消耗巨大。据统计,全球比特币挖矿每年耗电量堪比一个中等国家的年用电量,这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严重阻碍,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金融安全层面,比特币挖矿及相关虚拟货币交易扰乱金融秩序,因其交易匿名、资金流向难追踪,易滋生赌博、非法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部分不法分子借挖矿名义非法集资,待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卷款潜逃,众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从法律后果看,参与比特币挖矿面临诸多风险。个人投资者若参与其中,投入的资金可能因挖矿活动被取缔而无法收回,损失只能自行承担。企业若涉足比特币挖矿,不仅会被责令停产停业,相关设备会被没收,还可能面临高额罚款。情节严重的,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甚至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在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首例比特币 “挖矿” 委托合同纠纷案件中,法院认定比特币 “挖矿” 相关活动违反公序良俗,合同无效,各方损失自行承担。
在国际上,各国对比特币挖矿的态度不一。俄罗斯于 2024 年 11 月正式生效法案,将加密货币挖矿定性为合法行为,但对普通公民挖矿用电量、申报信息等作出严格规定,企业挖矿也需遵循相应规范 。安哥拉则于 2024 年 4 月出台《禁止加密货币和其它虚拟资产采矿法》,将开采加密货币定为犯罪行为,持有相关设备、接入国家电力系统挖矿等行为均面临严厉刑罚,多名在安中国公民因从事虚拟 “挖矿”,涉嫌非法用电被追究法律责任 。
比特币挖矿在中国是明确的违法行为,对个人、企业和社会均存在极大危害。无论是从遵守法律法规,还是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坚决远离比特币挖矿活动,选择合法合规的投资与经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