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虚拟货币市场中,波币交易热度的攀升,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但许多人在参与交易时,对其中潜藏的法律风险知之甚少。在中国,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明确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波币买卖一旦越过法律红线,极有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非法交易数字货币,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就非法经营罪而言,情节严重的情形包括非法经营数额在二百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等。若某人在波币交易中,累计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二百万元,或者通过交易获取的违法所得达十万元,就可能触犯此罪,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若情节特别严重,比如非法经营数额特别巨大或违法所得数额极其可观,刑期则可能提升至五年以上,同时还会被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除了非法经营罪,在波币买卖过程中,若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同样会受到法律严惩。例如,以波币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并承诺还本付息或给付回报,一旦达到一定标准,便构成非法集资罪。利用波币实施诈骗,如虚构波币投资项目、编造虚假收益来骗取他人财物,将触犯诈骗罪。以波币交易为名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或购买波币获取加入资格,依据发展人员数量计酬或返利,引诱、胁迫他人参与,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会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以庄某某等 19 人案件为例,他们在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活动,且取现资金来源不明或波币交易价格异常的情况下,仍参与波币交易活动以获取利益,最终因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九个月至拘役四个月不等的刑期,并被处以共计人民币 19.6 万元的罚金。这警示着,即便不是直接参与波币的买卖交易,若为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帮助,同样会面临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