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币大中小钱包” 并非所谓的 “数字资产存储工具”,而是 “五行币” 传销诈骗集团设计的分级敛财道具。这套依托虚假虚拟货币构建的钱包体系,本质是通过层级划分诱导参与者投入资金、发展下线,其运作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犯罪特征,且早已被我国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任何参与行为都将面临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
从功能本质来看,五行币大中小钱包是传销层级的 “可视化载体”。根据警方披露的骗局细节,该钱包体系按 “投资金额” 划分等级:“小钱包” 需缴纳 500 元购买 “五行币” 激活,“中钱包” 对应 5000 元投入,“大钱包” 则需一次性缴纳 5 万元。不同等级的钱包不仅 “宣称收益” 存在差异,更直接关联 “拉新奖励”—— 拥有 “大钱包” 的参与者发展下线时,可获得下线投资金额 20% 的 “提成”,而 “小钱包” 仅能获得 5%,这种 “层级越高、收益越高” 的设计,与传销犯罪中 “入门费”“层级返利” 的核心特征完全吻合。2017 年五行币骗局被破获时,警方查实该钱包体系已发展下线超 200 万人,涉案金额达 400 亿元,主犯宋密秋(化名张健)被国际刑警组织通缉,最终在印尼落网。
钱包背后的 “五行币” 纯属无价值的虚假代币,所谓 “存储收益” 全是骗局。传销集团宣称 “五行币” 由 “区块链技术支撑”“与黄金挂钩”,但经技术核查,其根本无任何区块链代码,所谓 “币价上涨”“钱包分红” 全是后台人工篡改的数据。参与者投入资金购买的 “钱包等级”,本质是向传销组织缴纳的 “入门费”,资金最终流向顶层组织者,而非用于 “数字资产运营”。湖南某受害者曾投入 20 万元激活 “大钱包”,满心期待 “每月分红”,却在 3 个月后发现平台无法登录,联系上线后才得知骗局已崩盘,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这类案例在五行币受害者中极为普遍。
司法实践早已给五行币大中小钱包定性,相关行为均属违法犯罪。我国《刑法》明确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或以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与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构成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2020 年,山东、四川等地法院对多起五行币传销案件作出判决,其中山东某案件中,一名拥有 “大钱包” 的组织者因发展下线 130 余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7 年,并处罚金 50 万元。即便普通参与者未达到 “组织、领导” 层级,投入的资金也因 “涉传销违法所得” 不予保护,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残余传销分子仍在利用 “五行币钱包” 散布谣言。近年来,有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宣称 “五行币重启”“大钱包可兑换合法资产”,试图诱导旧受害者 “补缴资金激活钱包”,这类言论均为骗局的延续。我国警方多次发布警示,明确 “五行币” 相关业务已被全面取缔,任何涉及 “五行币钱包” 的宣传均属违法,提醒公众切勿轻信。
综上,五行币大中小钱包是传销诈骗的 “罪恶工具”,其层级设计与虚假收益承诺,本质是为了骗取资金、发展下线。该骗局已被依法打击,任何参与或传播相关信息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严惩。认清其传销本质,远离任何相关宣传,才是守护自身财产与法律安全的根本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