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矿最终目的干嘛的?技术本质与非法风险解析

 

“挖矿最终目的干嘛的?” 是不少人接触虚拟货币时的核心疑问,从技术逻辑与实际场景来看,挖矿的最终目的可分为 “区块链网络维护” 与 “获取虚拟货币收益” 两类,但在我国境内,所有与虚拟货币相关的挖矿活动均属非法金融活动,盲目参与不仅无法实现预期收益,还会面临法律追责与财产损失的双重风险。

从区块链技术的原始设计来看,挖矿的核心目的是维护网络安全与实现去中心化记账。以比特币、以太坊早期机制为例,挖矿本质是 “算力竞争”:矿工通过专用计算机(矿机)解决复杂数学问题,成功验证区块内的交易信息后,可获得新发行的虚拟货币奖励。这一过程既确保了交易记录不可篡改 —— 需全网多数算力认可才能修改数据,又实现了无需中央机构的去中心化记账,是早期区块链网络运行的核心支撑。此时的挖矿,更偏向技术层面的 “网络维护工作”,虚拟货币奖励则是对算力投入的补偿。

但随着虚拟货币市场的发展,挖矿的目的逐渐异化为 “单纯追求虚拟货币收益”,甚至沦为非法牟利工具。在实际操作中,矿工的核心目标已从 “维护网络” 转向 “获取低价虚拟货币,待价格上涨后抛售套现”。为提升算力,大量高耗能矿机集中运行,2024 年全球虚拟货币挖矿耗电量超 2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中等国家全年用电量,严重违背 “双碳” 目标。更关键的是,我国早在 2021 年就明确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列为 “淘汰类产业”,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挖矿项目,包括 “矿场挖矿”“云挖矿”“家庭挖矿” 等,相关业务均属非法经营范畴。

参与挖矿活动在我国面临多重法律与安全风险,与 “获取收益” 的初衷完全背离。从法律层面看,组织挖矿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罪,个人参与挖矿若使用 “翻墙” 工具获取境外虚拟货币,还违反《网络安全法》;2025 年内蒙古警方破获的特大挖矿案中,犯罪团伙通过非法搭建矿场挖矿获利 1.2 亿元,12 名嫌疑人全部被追究刑事责任。从财产层面看,挖矿投入极高 —— 单台矿机价格数万元,还需承担高额电费与维护成本,而虚拟货币价格剧烈波动,2025 年 5 月以太坊虽短期暴涨,但后续价格腰斩导致大量矿工亏损;更有骗子以 “云挖矿” 为噱头,谎称 “低投入高收益”,实则是非法集资,如 2025 年浙江警方查处的 “矿池诈骗案”,涉案金额超 3 亿元,上千名投资者血本无归。

必须认清:我国合法的 “挖矿” 与虚拟货币挖矿有本质区别。例如 “数据中心算力服务” 是为人工智能、科研等领域提供合规算力支持,受法律保护;而虚拟货币挖矿是为获取非法虚拟货币,不仅消耗能源,还会助长投机炒作。二者在目的、合法性上有天壤之别,绝不能混淆。

总之,挖矿的技术目的是维护区块链网络,但在我国境内,其实际目的已异化为非法牟利,且相关活动完全不受法律保护。核心不在于 “目的是什么”,而在于 “我国严禁任何虚拟货币挖矿”。远离挖矿及所有虚拟货币相关活动,选择合规投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