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 在中央已被列入名单是真的吗?” 的疑问,源于部分社交平台流传的不实信息,而核心事实必须澄清:所谓 “pi 币被中央列入名单” 是彻头彻尾的虚假传言,我国中央层面从未将 pi 币这类虚拟货币列入任何合法金融名单,反而将其相关活动明确归类为非法金融活动。轻信这类传言不仅会误导判断,更可能踏入诈骗陷阱,面临财产与法律的双重风险。
从 “列入名单” 的传言本质来看,这是诈骗分子为炒作 pi 币、诱导入局设计的典型话术。传言中所谓 “中央列入支持名单”“纳入数字经济试点名单” 等说法,无任何官方文件或权威渠道佐证。相反,我国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对虚拟货币的态度一贯明确 ——2021 年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文,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要求坚决依法取缔;2025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 “严厉打击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从未有任何政策提及 “将 pi 币列入合法名单”。这类传言的目的,是利用用户对 “中央背书” 的信任,掩盖 pi 币无价值、非法的本质,为后续 “拉人头”“充值变现” 等诈骗环节铺路,与此前 “pi 币获国家批准” 的谎言如出一辙。
事实上,pi 币不仅未被中央列入 “合法名单”,反而因涉嫌传销、诈骗,多次被地方监管部门纳入 “风险警示名单”。如 2024 年江苏省金融监管局发布的《虚拟货币风险提示》中,明确将 pi 币列为 “高危虚拟货币项目”,指出其 “以手机挖矿为噱头,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涉嫌传销与诈骗”;2025 年如东警方在破获的 pi 币相关诈骗案中,也证实该项目通过散布 “中央列入名单” 的谣言,诱导用户缴纳 “激活费”“质押金”,涉案金额超千万元。这些案例充分说明,pi 币不仅未获中央认可,反而一直是监管部门重点打击的非法金融活动对象。
轻信 “pi 币被中央列入名单” 的传言,将面临多重实际风险。从法律层面看,参与 pi 币相关交易需通过境外平台或 “翻墙” 操作,违反《网络安全法》;若因传言误导参与 “拉人头” 层级推广,还可能因涉嫌传销被追究刑事责任,如常州地区曾有 6 人因组织 pi 币传销活动被判刑。从财产层面看,骗子常以 “中央列入名单后即将暴涨” 为由,诱导用户高价 “买币” 或 “质押”,待资金集中后卷款跑路,2025 年浦东警方就查处过此类案件,300 余名用户因轻信传言损失超 2000 万元。更危险的是,pi 币常被用于转移涉诈资金,用户若不慎卷入,可能因帮信罪被调查,且因交易非法,损失无法通过法律维权。
必须认清 “中央列入名单” 传言与法定数字货币的本质区别。我国中央层面推动的合法数字金融项目,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其研发、试点均通过官方渠道公开披露,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与应用场景;而 pi 币是无真实价值的 “空气币”,所谓 “列入名单” 只是诈骗话术,与数字人民币没有任何关联。
总之,“pi 在中央已被列入名单” 是虚假传言,目的是诱导用户参与非法活动。核心不在于 “是否列入名单”,而在于 “必须远离 pi 币”。远离所有虚拟货币炒作,关注中央官方渠道发布的金融信息,选择合规金融产品,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