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宇晨是北大毕业的吗?名校背景下的虚拟货币风险警示

 

“孙宇晨是北大毕业的吗?” 的疑问,常与他的商业标签、虚拟货币项目绑定,而核心事实明确:孙宇晨确为北京大学毕业生,拥有历史学学士学位,但需警惕的是,名校背景无法掩盖其主导的虚拟货币活动在我国的非法属性,盲目追捧其相关项目只会面临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

从教育背景来看,孙宇晨的北大求学经历有清晰轨迹可查。2007 年,17 岁的他凭借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北大自主招生面试资格,最终以高考 650 分及降分政策考入北大中文系。入学后他转入历史系,不仅获得北大第九届演讲十佳称号,还代表学校参加哈佛大学世界模拟联合国大会,最终以历史系第一的成绩毕业。此后他获 “君政基金” 资助赴台交换,并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名校履历成为其后续商业宣传的重要标签。

但必须明确:名校背景与商业项目的合法性、安全性无必然关联。孙宇晨毕业后投身虚拟货币领域,2017 年发行波场币(TRX),开售当天便融资 6 亿元,币价最高时流通市值达 130 亿美元。然而,这款被宣传为 “区块链创新产物” 的代币,被质疑 “没有核心技术、缺乏应用场景”,本质是 “空气币”。更关键的是,2017 年我国七部委已明确叫停 ICO(代币发行融资),认定其属非法公开融资,而孙宇晨在此背景下仍推进相关活动,2018 年更通过兑换以太币套现 3 亿美元,随后波场币价格一路暴跌,无数投资者被套牢。

其主导的虚拟货币活动还涉嫌违法操作。2023 年,美国证监会(SEC)起诉孙宇晨及其旗下公司,指控其出售未注册代币、通过 “洗售” 计划操纵 TRX 交易量(安排员工在控制账户间进行 60 万次虚拟交易),还隐瞒名人推广报酬诱导投资者入局。尽管 2025 年双方寻求了结诉讼,但这一案例暴露了其项目的欺诈本质,与 “代币 A” 等虚构代币的诈骗套路高度相似 —— 均通过包装宣传营造虚假价值,最终实现 “割韭菜” 式敛财。

在我国法律框架下,参与孙宇晨相关虚拟货币活动已触碰红线。我国十部委明确虚拟货币交易属非法金融活动,波场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其交易、兑换行为均不受法律保护。更危险的是,孙宇晨的境外平台常向境内居民提供服务,而用户 “翻墙” 参与交易已违反《网络安全法》,若不慎卷入其代币的资金流转,还可能因接收涉诈资金触犯帮信罪。景德镇法院曾明确,虚拟货币交易亏损后起诉平台的诉求将被驳回,这意味着参与波场币交易的损失需自行承担。

必须认清:名校光环无法为非法金融活动 “背书”。孙宇晨的北大背景只能说明其教育经历,却不能证明波场币等项目的合规性与价值。我国数字人民币由央行发行,有国家信用背书,与波场币等无价值支撑的投机工具有着本质区别。

总之,孙宇晨是北大毕业的事实毋庸置疑,但这一背景不应成为其非法虚拟货币项目的 “遮羞布”。核心不在于 “谁在主导项目”,而在于 “项目是否合法”。远离孙宇晨相关虚拟货币活动,选择金融监管认可的合规渠道,才是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的唯一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