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币还能赚钱吗?骗局与风险下的清醒答案

 

“玩币还能赚钱吗” 的追问,折射出对快速盈利的投机心理,但结合近期司法案例与监管红线可知:所谓 “玩币赚钱” 不过是诈骗团伙的诱骗话术,虚拟货币交易本质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法活动,参与其中不仅难获收益,更会面临资产清零、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赚钱” 实为 “亏钱” 的前奏。

一、核心真相:“赚钱神话” 全是精心骗局

虚拟货币交易不存在真实盈利空间,所有 “赚钱案例” 均为骗局铺垫。我国十部委早已明确,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交易行为属非法金融活动,由此引发的损失需自行承担。而诈骗团伙恰恰利用 “高收益” 噱头设局,如鄂州 “欧比特平台” 伪造 9 种虚拟货币的交易假象,通过 “滑点”“插针” 等后台操控制造盈利幻觉,实则是封闭的 “用户 - 平台对赌市场”,用户亏损的资金直接流入平台口袋。

即便是看似 “低买高卖赚差价” 的 USDT 交易,也暗藏洗钱陷阱。厦门齐某等人以为买卖 U 币能轻松获利,实则沦为诈骗团伙转移赃款的 “工具人”,最终因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获刑,所谓 “盈利” 不过是犯罪赃款的零头。这些案例印证:“玩币赚钱” 的表象下,要么是平台收割的骗局,要么是触犯法律的陷阱。

二、“玩币” 必亏的三重底层逻辑

从操作到结局,虚拟货币交易的每一环都注定亏损。其一,平台操控无公平可言。与正规金融市场不同,“欧比特” 等平台可随意篡改 K 线数据,在用户重仓时制造 “插针” 行情触发爆仓,湖北梁先生被骗 300 多万元,正是这种操控的受害者。即便少数人短期 “盈利”,平台也会通过锁定账户、要求缴纳保证金等方式阻止提现,与 CCR 币 “高位跑路” 的套路如出一辙。

其二,信息差导致精准收割。诈骗团伙通过 “老师带单”“托儿晒单” 制造虚假繁荣,而普通用户缺乏对市场的真实判断,极易在 “目标价涨 10 倍” 等话术诱导下高位接盘。景德镇一投资者投入 62 万元购虚拟货币,最终因交易无效险些血本无归,印证了 “暴富” 变 “暴负” 的必然规律。

其三,资金流向决定无法回本。虚拟货币交易资金多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境外,“欧比特平台” 涉案 4.6 亿元,近 3 万名受害者平均挽回损失率不足 10%,与此前 CCR 币类骗局的追赃难度完全一致。

三、远超亏损的法律风险

“玩币” 的代价远不止金钱损失,更可能触犯法律红线。厦门齐某等人仅因买卖 U 币赚差价,就因涉及赃款转移获刑,这与湖北广水案中 259 名银行卡户主被牵连调查的逻辑一致 —— 参与虚拟货币交易可能沦为犯罪帮凶。而推广此类交易的人员,如 “欧比特平台” 的各级代理,已因诈骗罪被判处三年至十二年不等有期徒刑,印证了 “参与即担责” 的法律后果。

玩币还能赚钱吗?司法案例与监管政策早已给出否定答案:这是一场注定亏损的非法游戏,所谓 “盈利” 不过是骗局的诱饵。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需摒弃投机心理,牢记 “虚拟货币无法律保护,交易活动均属非法” 的底线,选择银行理财、基金等正规渠道,才是守护财富的唯一正确路径。